十年热爱——PPTV聚力崭新“生活态”
作者: qifangfang
2015-05-07 10:59:03
11195 135
十年热爱——PPTV聚力崭新“生活态”

本刊编辑部

一个走过10周年的互联网公司无疑是值得回望和期许的。2015年5月,PPTV聚力迎来成立10周年的日子。回顾这10年,没有太多的急功近利,PPTV聚力默默地耕耘和积累,最终凝结成一串串辉煌的数字:截至2014年底,PPTV聚力客户端下载量累计超过10亿次,移动端下载量突破3亿次,注册用户达1.2亿,全平台月活跃用户接近4亿。

量变总会带来质变,PPTV聚力第1体育已成为业内最大的视频直播平台。来自艾瑞的数据显示,PPTV聚力第1体育的英超观众已经占据细分市场的6成以上。

一个公司的10年“足记”,仅仅用数据罗列是不够的,尤其PPTV聚力走过的10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走过的10年。这10年中,行业曾有无数的喧嚣围绕PPTV聚力,例如上市潮、版权战争、数据谜团、盈利模式等等。但PPTV聚力似乎更偏爱低调的创新、扎实的成长,而在创新和成长中,PPTV聚力也一次次地改变着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发展和未来。

这是属于PPTV聚力无可替代的10年。


 
小程序破土大时代,我叫PPLive客户端(2005-2009)

2005年的互联网圈留下很多记忆,百度上市、网游免费、门户网站还如日中天、WEB2.0已经开始如火如荼。很少有人意识到,2005年也是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的起点,甚至早于大洋彼岸的互联网发源地(注:YouTube成立于2005年2月15日,HULU则成立于2007年3月。)

2005年前后,中国宽带上网人数首次超过拨号上网人数,面对相对富裕的带宽,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文字和图片的分享,视频自然而然成为开发者们的下一个目标,哪怕只是为了丰富和方便自己的网络视听生活。PPTV聚力的起源也由此开始。2004年12月,PPLive第一个版本诞生于华中科技大学,而它的诞生,仅仅是因为创始团队成员想和同学们在宿舍一起看足球联赛直播。

PPLive自诞生起就展现了超乎寻常的受欢迎程度,一个原本大学校园内同学们私下分享的小程序,很快就传遍了论坛、传遍了大街小巷。当小程序变成大需求,市场就会促使其进化为更成熟的商业应用,2005年5月,上海聚力传媒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这也是今天PPTV聚力的雏形。

从2005年到2009年,PPLive一直都是互联网用户最为喜爱的软件之一,而借助在P2P技术上的领先优势,PPLive始终保持着国内互联网行业视频直播技术的最强地位,其直播能力远远领先于任何一家视频网站,并且创下了至今无人打破的诸多纪录:2005年8月,超女总决赛50万人同时在线收看;2006年6月,网络直播“2006年德国世界杯”突破同时在线100万人;2008年8月,全程直播奥运会各项赛事并创下500万人同时在线的记录;2009年10月国庆60周年阅兵当日600万人同时在线观看。

这些数字,也让互联网视频媒体的魅力开始不断反超新闻门户网站,让这个最初的“个体户”成为备受瞩目的新媒体正规军。2008年4月,PPLive成为第一批获得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颁发的“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的互联网企业,PPLive与互联网视频新媒体时代一起破茧而生,并与300多家电视台、影视制作机构及传媒公司开始全面合作,迈向“媒体改变世界”的梦想之境。
 


 
网络电视新媒体,运营和营销的双向转变(2009-2011)

新兴力量渴望展现自己的实力,但除了直接竞争外,有限的资源和潜藏的风险也是必须面对的问题,为此,必须找到新的定位。进入2009年,互联网视频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新媒体分类,随着用户和使用量同时增长的还有巨额的带宽费用和内容版权费用。因此,像传统网站那样单纯依靠流量吸引广告的模式已经入不敷出,互联网视频行业迎来第一次大洗牌。

此刻,即使是手握互联网直播技术优势的PPLive,也感受到了市场潜在的压力,而大洋彼岸Hulu、Cw电视网等的发展轨迹,也给予了PPLive新的启发。2009年12月25日,为强化网络电视媒体属性,PPLive正式启用全新域名PPTV.com,并将自己定位为首个类电视的网络电视新媒体,而这比央视推出CNTV刚好早了一天。也正是这一天,开启了网络电视民营队和国家队、网络电视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台之间的“竞合时代”。

网络电视与国家队——传统电视台的“竞合”,对其自身的运营能力和社会影响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网络电视新媒体在数字营销方面的价值评估,更需要全新的维度,这不同于传统网络广告的计量方式,而更接近电视收视的衡量指标,这对当时的广告主和资本市场都是一个全新课题。专注于互联网数据监测的艾瑞咨询,此时敏锐地设立了全新的网络电视媒体分类,同时分析网络电视新媒体的客户端和WEB网页端资产。2010年2月,PPTV网络电视与央视合作直播“2010年央视春晚”,一举收获2000万网友同时在线观看,艾瑞当月数据显示,PPTV网络电视进入中国网站排名前50位,世界网站排名373位。

与超高的网络人气相比,PPTV网络电视更大的收获来自于营销市场的认可。区别于传统门户网站和电视媒体的广告售卖模式,如何让市场更快地理解并接受网络电视的流量评估模型与运营差异,PPTV网络电视用两句话概括阐述:网络电视化+电视网络化。网络电视化,指用户越来越多地使用互联网获取资讯,但同时也要求网络视频媒体具备更强的类电视内容属性,换句话说,需要接近电视台级别的内容制作运营能力;电视网络化,则直指用户行为的互动性需求,传统电视内容的覆盖需求迅速被扩大,迫切需要互联网的补充来实现各年龄层受众对覆盖及互动维度的延伸选择。只有完美地具备了这两点,网络电视才能名副其实,而PPTV网络电视的实践堪称完美。

确立网络电视的媒体属性后,PPTV网络电视在运营机制和组织流程上也作出了相应的升级,在同行中首次设立了类似门户网站的“总编辑”职位和类似电视台的“总编室”。在全新运营架构的支撑下,PPTV网络电视在保持互联网运营特色的基础上,开始尝试各种只有电视台才能实现的内容项目操作机制,例如AEM(亚洲娱乐营销)、SEM(体育娱乐营销)和TOP(影院-线上-PPTV自制出品模式),而这一切在2011年PPTV网络电视与湖南卫视合作完成的72天×24小时互动直播真人秀“快乐女声”中达到顶峰。这是互联网视频行业绝无仅有的直播互动大制作,PPTV网络电视投入的直播技术团队规模甚至超过了湖南卫视和天娱投入的总和,这次真人秀的总观看数超过10亿人次,互联网上每秒钟的发帖互动量多达上百次,电视媒体与网络平台结合的完美效果尽显无疑。当时有媒体评论,PPTV网络电视的直播制作运营能力和用户影响力都已经直逼一线卫视媒体。
 
移动时代的核聚变!PPTV网络电视领衔一云多端跨屏新标准(2011-2013)

PPTV网络电视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正迎来第二次洗牌。这一切来源于资本市场对PPC(Professional Produced Content)专业视频内容为主流的网络电视媒体发展前景和投资价值的高度认同。有的企业借“中国的Hulu”名义上市,有的企业开始囤积版权,而PPTV网络电视将目光投向了处于爆发临界点的移动互联网。2011年春节期间,PPTV网络电视宣布获得软银2.5亿美元巨额融资,这是截至当时中国互联网行业最大金额的单笔投资,而与这笔投资同样引起行业震动的,是PPTV网络电视发布的“核聚变”战略。

核聚变战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建立超大规模,高并发量和高可靠性的视频云数据中心,以技术为“核”,支持全视频直播和多终端视频服务;二是建立全开放式的专业视频内容发布平台,在深度和广度上“聚”合主流正版优质内容,为内容制作人、制片商提供高品质的网络视频分发平台;三是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媒体经营模式,让用户从看网络电视质“变”为玩网络电视。

这是中国互联网视频行业首个关注跨屏多终端、关注大规模云数据的发展战略,这个被称为“一云多端”的战略也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全球的IT人才,并再次奠定了直至今日PPTV网络电视在多端直播和云存储技术方面的领先优势。

在市场上展现这一优势的最好方式无疑是实现对各类型操作系统和设备的无缝匹配。由客户端起家的PPTV网络电视在经验和人才的双重优势下,总是率先实现对新设备和新系统的高度适应。2012年1月,PPTV网络电视发布苹果笔记本Mac 1.0版客户端,并由此完成了覆盖iOS、Android以及WP等多操作系统,3.5寸到130寸屏幕的多终端布局。除此以外,PPTV网络电视还在行业内首家实现用户语音搜索与社交分享,甚至针对平板和手机端的差异率先实现分平台内容运营。持续的领先自然也会获得市场的回应,PPTV网络电视在苹果中国区AppStore免费应用软件总榜的视频应用类下载中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在技术上引领标准的同时,PPTV网络电视也维持着在营销理念上的领先。基于移动互联网带来的用户行为进一步细分,PPTV网络电视同步提出了“多屏整合营销MIM(Multi-Screen Integrated Marketing)”,开启了媒体内组合的跨终端大数据玩法。在当时的2.7亿全平台用户中,PPTV网络电视进一步细化出一线城市19-35岁的女性受众、重点城市高知高收男性受众等细分市场,并首推“被窝剧场”、“安卓与iOS 分屏幕运营”等诸多创新模式,而这一思路也被延续到PPTV网络电视后来的“THE ONE”移动视频升级战略中。

作为网络电视的领军媒体,PPTV网络电视深谙视频内容游戏规则,但并不打算与有着巨头支撑的同行们展开恶性竞争,而是将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发挥到最大。2012年1月11日,PPTV网络电视与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在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宣布结成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短短数月间,PPTV网络电视与国内绝大多数广电牌照方实现了战略合作,共同开展中国互联网电视一体机及机顶盒业务的技术与研发储备工作。这种合作模式是互联网企业与广电企业的强强联合,它集成了PPTV网络电视作为互联网视频企业开放的合作态势、灵活多样的业务模式,也让PPTV网络电视可以和终端厂商、应用集成商等上下游合作伙伴形成更加紧密的产业链条,这些都为未来多元化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优势注入,苏宁O2O闭环中的PPTV聚力崭新“生活态”(2013-2015)

2013年,互联网行业最火热的词汇便是“家庭互联网”。围绕它,BAT、360、小米纷纷发力冲击风口。转瞬间,曾经的蓝海似乎已变成了红海。当原生选手们逐一被巨头从牌桌上推开,PPTV聚力却依然坚挺在这场角逐中,10月23日,它的身边多了一个令所有人生畏的伙伴——苏宁云商。
苏宁云商无疑是国内商业市场的巨无霸,不仅拥有1600多家线下实体门店,同时也是国内B2C电商的领军企业,一个稳健转型中的O2O零售综合体。为何它会选择进入并不熟悉的互联网视频市场?这仅仅是一次投资?还是一场会再次改变业界生态的强强联手?这些问题都将从PPTV聚力接受苏宁注资后的每一次行动中获得答案。

2014年,苏宁和PPTV聚力进行了紧密的业务融合和探索,互联网电视事业部成立、苏宁直播购物节、电视/网络同步冠名运营《奔跑吧兄弟》……越来越多苏宁与PPTV聚力的广告和资源实现双向互通。2015年1月1日,苏宁核心客户品牌之一A.O.史密斯独家冠名赞助现象级脱口秀《天天“逗”文涛》,获得了完美的线上线下整合传播效果。PPTV聚力能带给苏宁的价值远不止于此,这从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在两会前接受的一系列采访中可见一斑。

在张近东看来,苏宁的互联网转型可以凝结成八个字:一体、两翼、三云、四端。这其中最核心的便是零售本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工具,都应当为商品零售模式和顾客服务方式的创新而服务。因此我们可以理解,PPTV聚力作为互联网视频新媒体平台,其渠道优势和互动优势是苏宁最为看重的价值。“ 首先,是对全渠道、多场景的布局,通过对门店、PC端、移动端和TV端的全覆盖,真正满足消费者在家里、在路上、在办公室随时随地想购就购的需求。”“ 其次,全流程的O2O融合,线上线下实现随时随地自由切换,用户走到哪里,服务就跟到哪里。”此刻,PPTV聚力就是苏宁战略中那个随时随地满足用户购物需求和服务需求的重要入口。

而在互联网硬件市场,PPTV聚力与苏宁的互补优势几乎是独一无二的:PPTV聚力原本就与整机厂商、牌照方、内容提供商建立了长期稳固的内容/技术合作;而苏宁,除了雄厚的资金,渠道优势又带来了在品牌、物流和售后等各方面配套的全面领先,这些优势不是几个“互联网思维”、“云生态”的热词就能抵消的,对于广大的非一线城市用户更是如此。据悉,2015年PPTV聚力即将推出多款互联网电视新产品,全面参与互联网智能终端市场竞争。而罗永浩与张近东的密会传闻,也让我们对PPTV聚力即将带来更多的智能硬件产品产生颇多期待。

硬件市场优势之外,PPTV聚力还有比网络广告更具操作空间的盈利模式。相较于行业中已出现的以终端、内容、应用和平台打造的“生态圈”,PPTV聚力在苏宁的助力下,天然具备了O2O的属性,而基于O2O可以带来更多开放的消费场景,也更接近盈利。例如2015年3月启动的“奔跑中国”赛事、“极致旅游”合作等O2O生活态项目,不仅直接创造活动收益,也是良性的线上内容资源,同时还提供了线上销售的新入口。


 
尾声:第11年,PPTV聚力在“生活态”中新生

回顾PPTV聚力走过的10年,行业中已经上市的互联网视频企业即使在版权采购等方面拥有巨大的资金优势,在营销领域获得品牌主的广泛认可,但依然未能实现盈利,而盈利无论对于资本还是企业,都是基本的价值观。

PPTV聚力的未来在哪里?在苏宁云商董事长张近东看来,“未来的PPTV聚力,将是一个更具影响力的生活态平台,它向用户提供内容和服务,也向用户销售商品和体验,它不仅仅是一个屏幕、一段内容,它将是苏宁规划的智慧互联生活的一部分,苏宁的零售商及电子商务、通信运营商、物流运营商、金融运营商等资质,都将为这个平台和用户提供最有力的运营保障。”

苏宁联手PPTV聚力呈现的O2O新生态,就是那个光明的未来。不用再担心内容版权到广告售卖的变现入不敷出,不用担心产品和服务的品质体验让用户变现打了折扣,与只能单纯依靠内容流量增加用户黏性的缝缝补补相比,PPTV聚力拥有更多渠道和延伸出的变现能力,这无疑是一条更加开放和进取的道路。

在这个路口回顾PPTV聚力10年的发展,它不曾因机会而蠢蠢欲动,也不曾因质疑而妄自菲薄,扎实努力之后总会迎来最适合自己的成长之路,这份成长犹如阳春融雪,这份成长迎来春暖花开。

11195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