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致辞
作者: liuziyang
2019-04-16 14:03:36
10341 129
嘉宾致辞
 

陈 刚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教授

搭建平台
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

■ 陈刚


党的十五大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确定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的战略。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并编制了《中国21世纪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首次把可持续发展战略纳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远规划。中国一直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倡导者、践行者以及引领者。
201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峰会正式通过可持续发展目标,旨在关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维度的发展问题,推动成员国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作为长期高度重视和关注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中国一直在多方面积极参与并支持着这一目标的推进。
社会各界的参与及合作,是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重要保证。凤凰网、广告人文化集团、北京大学新媒体营销传播(CCM)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首届社会设计产学研合作论坛具有重要意义。
论坛为产学研各界搭建了交流的平台,是促进合作的重要载体,聚焦“社会设计”这一创新模式,是探索可持续发展综合解决方案和路径的积极尝试。同时能够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各界在人才培养、科研创新以及成果转化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以“社会设计”为代表的执行方案路径,促进教学、科研及实践的紧密结合,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方面做出更多的贡献。□

 

刘 爽
凤凰网CEO、凤凰卫视COO


 
坚守媒体道义 携手当代青年推动可持续发展
■ 刘爽
 
谈到可持续发展,绕不开一个特殊的群体——当代青年。他们才思敏捷、极具创新意识,有能力、有意愿贡献力量、推动社会发展,造福国家、民族和世界。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到的:“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历数中国社会百年来的重要时刻,青年的身影始终不曾缺席。不仅在中国,乃至在全球范围,青年,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生力军,更是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
对于这样一个极具潜力的族群,社会本该善加引导、多加协助,发挥其不可替代的正面作用。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主流舆论之外,所谓的技术中性论、不持价值观的立场始终困扰着我们,不少产品,以娱乐至死的价值观,利用人性的弱点,对当代青年造成不良影响,限制了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虽然娱乐至死的论调甚嚣尘上,但以凤凰网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依然坚守媒体道义。以具有中华情怀、全球视野的新闻报道;以包容开放的精神气度,鼓励当代青年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力量,携手当代青年共同致力于美好生活的实现。
为更好地服务当代青年,推动可持续发展,凤凰网与广告人文化集团合作,于2018年正式创立国内首个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调动青年思维力量的青年社会设计共益品牌——青春BANG。青春BANG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孵化创意项目和创新人才,助推可持续发展思维的普及和系列目标的实现。□

 

罗世礼
联合国驻华协调员

 
助推可持续性发展 年轻人是变革的生力军
■ 罗世礼

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所有人都十分重要,涉及到发展的方方面面,从减贫到两性平台,促进和平以及公正。可持续发展绝对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因此我们将应对气候变化和确保我们的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放在核心。
创意产业在全球创造了大约3000万个就业岗位,为青年人提供的就业机会多于其它任何行业。创意产业的潜力的释放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不仅仅是要创造就业岗位和创造利润,同时还可以解决很多系统性的问题。
年轻人是变革的生力军,他们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至关重要。年轻人也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力量。年轻人通过带来创意性的解决方案,推动社会发展,只要给他们提供技术与机会,年轻人就可以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价值。
凤凰网与广告人文化集团联合举办的“未来契约百校先行——2019可持续发展论坛暨首届社会设计产学研合作论坛”,联动高校年轻人与企业界合作,找到解决方案,可以很好的推动可持续发展。同时,企业也可以从年轻人的新理念中受益,并获得发展,让年轻人可以真正的大显身手。□

 

张树庭
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

 
以人为本 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关键
■ 张树庭


“未来契约”是对子孙后代应尽的责任,“百校先行”是大学应有的情怀和担当。
可持续发展理念是无需证明的理念,不仅局限于生态领域,它已经扩展到经济、社会、科技、资源和政治等诸多方面。 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一个倡议、一个概念,一种理念,而是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都休戚相关的实践。
践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最关键的还是落在“人”上。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教育和引导年轻人找回自己与生俱来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地研究、完善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作为传媒工作者,我们要善用传媒的力量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普及相关知识,推进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
众志成城,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成效颇丰,但依旧任重道远。希望百校切实担当起“先行者”的角色,继续推动可持续发展教育,为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而发力;贯彻国家关于“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号召,投身于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事业中来,让中国高校成为可持续发展实践的中流砥柱。□
10341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