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操盘《极限挑战5》《欢乐喜剧人5》,底气何来?
作者: liuziyang
2019-05-07 09:52:51
6905 263
同时操盘《极限挑战5》《欢乐喜剧人5》,底气何来?
■ 周煜媛


“我原本计划是做一个原创节目也好,或者一个全新的节目也好,但我确实没想到能有荣幸来做这个老牌的、现象级的节目,而且比我想象中更困难。”与观众一样,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欢乐喜剧人》总导演施嘉宁也没想到下一季《极限挑战》的任务竟落在了自己的头上。
东方卫视“80后”导演施嘉宁早已在行业耕耘多年,从《中国达人秀》《妈妈咪呀》到《笑傲江湖I》《欢乐喜剧人》《相声有新人》,很多带有他鲜明个人标签的节目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而当前这个阶段正是施嘉宁比较痛苦和煎熬的一段时间,因为新一季的《欢乐喜剧人》和《极限挑战》档期连着,他要同时兼顾两个类型完全不一样的项目。
令人欣慰的是,尽管已经走到了第五季,但《欢乐喜剧人》依然释放着强劲的生命力,是很多观众观看喜剧节目的第一选择。“这一季咱们用事实证明了能够维持住‘中国喜剧综艺第一品牌’的定位,也回应了大家一开始的诸多担心。”施嘉宁说。
他也坦言,在第五季之前其实有各种担心,而目前来看,他发现自己“稍微有些多虑,现在乐观了一点”。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节目不仅在挖掘人才,也在影响带动一批人,不只是观众,也包括整个喜剧行业的从业人员对喜剧的看法,让整个行业的喜剧审美不断提升。
虽然如此,施嘉宁的压力丝毫没有减弱,因为另一边,户外真人秀《极限挑战》作为东方卫视另一档品牌节目同样备受期待。
面对如此大的挑战,施嘉宁仍然保持思路清晰、心态平和,“对我来说只有收获,没有失败。”在具体的操作上,施嘉宁更是丝毫没有放松,他明白节目要做得成功,就一定要抓住核心的东西,而这也一定是有规律可循的。
比如虽同为第五季,但《欢乐喜剧人》和《极限挑战》要做出调整和改变的方向是完全不一样的。
 
做喜剧节目的秘诀
在新一季的《欢乐喜剧人》播出之前,大家最大的担心和质疑,无疑是,这么多季了,国内的喜剧人才是不是都耗尽了,节目会不会不如以前好看了?其实,不只是观众,施嘉宁自己也有人才匮乏方面的担心,“特别是做到第三、第四季的时候。”
然而,让施嘉宁意外的是,“反而这一季做完了以后,倒是没那么担心了。”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应当是像《笑傲江湖》《相声有新人》《欢乐喜剧人》这样优质的喜剧节目推动了整个喜剧产业的发展。施嘉宁也表示:“以前没有完全意识到,但是最近一段时间,我发现做了这季节目以后,它的影响力和成果其实在慢慢地显现。”
不难理解,大家看了优质的喜剧节目后标准提高了,后面的喜剧人才也有了参照,便自然而然地提升了专业标准,如此一来,整个行业的审美水准就提升了;同时,一批比较新的喜剧人涌现,给更多人提供了冒头的机会。“要相信在中国人才还是很多的,他们只是需要平台、需要历练、需要成长。”施嘉宁感慨地说。
在新一季节目的调整方面,团队下了大功夫。施嘉宁透露,这一季节目所有的调整都是针对之前的质疑一一回应。“对观众来说,可能觉得模式变化并不是太大,但对我们业内人士来说,还是有一个比较大的调整。”
尤其在观众质疑的节目模式老化这一点,“我们之前也在纠结到底是求稳还是求变,最后我们选择了一种求变的姿态。”施嘉宁认为,因为前几季用的基本上是明星竞技综艺的模式,在观众看了4年以后会有一种疲态,对观众来说,它的吸引力和痛点不够了。
如观众所看到的,在这一季节目组强化了赛制的多变性和残酷性,让真人秀的“场”发生了变化。这样一来,对参与的人来说有一种新鲜感、陌生感、意外感;对观众来说也有这样的感觉。
而且,叙事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原本是以人物导向为主,今年变成各种人物交织在一起的叙事,产生了一些新看点和新的真人秀碰撞。“这个节目当然70%是作品,但是30%也在一个真人秀的环境中。”施嘉宁说道。
话题性,也是新一季节目的调整方向。虽然之前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话题性并不少,但施嘉宁觉得观众的焦点都在于看单个作品的好坏。而今年调整以后,节目不仅增加了很多话题性,而且不是因为单个作品的好坏引起的。这在施嘉宁看来正是节目模式调整成功的地方,“因为我觉得现在做节目一定是要产生话题性,并不是说单纯做一个欣赏类的节目。”
“虽然《欢乐喜剧人》是个五季的老节目了,但每一季我们都是抱着做新节目的姿态在做。我们要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保持新的叙事方式。为什么我对这季节目还挺满意的?因为我觉得调整还是很成功的。”施嘉宁总结道。
作为一位在喜剧节目领域深耕多年的资深导演,施嘉宁在制作喜剧节目方面积累了很多的思考和经验,因为无法一一细说,施嘉宁便一言以蔽之,“既是在做喜剧,同时又不仅仅是在做喜剧节目,这其实就是我们真正的秘诀。”
他进一步解释道:“你看我做的所有喜剧节目,都是喜剧跟真人秀两种类型混搭的产物,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品类。”

有幸接棒《极限挑战》:成功节目的内核都一样
虽然做过大多数喜剧类节目的类型,但《极限挑战》作为户外真人秀,对施嘉宁来说毕竟是另外的一个门类。就像他自己说的:“在喜剧类节目当中我有非常多的经验积累,是自信的,但《极限挑战5》对我来说,最大的两个字叫‘学习’。”
回顾施嘉宁的节目制作经历,户外节目是他第一次接触。此次为何要迎难而上?因为在他看来,一个好的电视节目导演最好要去经历各种各样的节目,去学习、去体验、去操作。
“最后你能把所有经验‘幻化’成某一个东西,可能突然之间会有一个新的‘爆款’出来。至少《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是把我做过的各种节目的成功经验混搭在一起才得来的。”施嘉宁说。
不过说到底,这是施嘉宁在全新领域的首次踏足,新一季的《极限挑战》呈现效果究竟能有保证吗?
施嘉宁表示:“虽然门类不一样,但其实成功节目的内核都是一样的。这个内核是什么?就是有清晰的顶层设计、很强的执行团队,再加上一点时机,也就是一定要找到观众的痛点,然后给到。”
他进一步解释道,任何一个成功的或者说“爆款”节目都是一个文化产品,制作者要有产品经理的思维,首先要抓住观众的痛点,并随着观众痛点的变化不断升级。“《极限挑战》和《欢乐喜剧人》的成功或者其他节目的成功,背后的逻辑是一样的、共通的,只不过生产这个产品的过程、流程、技术不一样。”
第五季《极限挑战》怎样找到观众的痛点?这对施嘉宁来说,是很大的难点。
《极限挑战》已经成了国民励志综艺品牌,有固定的消费群体,施嘉宁要做的是怎么让更多的人来观看节目,而并不是仅仅满足于固有消费群体。“尺度的把握很重要。我并不能说自己现在完全找到了这把钥匙。”施嘉宁谦虚地说。
相对于《欢乐喜剧人5》的求变,《极限挑战5》更多是求稳。因为延续节目的风格,同时根据现有的条件进行一些调整都是必须的。施嘉宁还强调了一点,《极限挑战》毕竟是户外真人秀节目,而不是纯粹的游戏节目,“跟人有关,那就要根据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儿。”

一次又一次的“归零”,为什么不会疲倦?
施嘉宁感慨地说,自己的工作有点像《西西弗斯的神话》,做一个项目就像西西弗斯把一块石头推到山顶的过程。“不停地把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又滚下来,一切归零,然后再推上去,只是每一次要推上去的山可能有高有低。”
与西西弗斯不同的是,施嘉宁做节目的“归零”不是每次都真的回到相同的起点,而是一种心态上的“归零”。对像他一样的电视节目工作者来说,“这其实是不断突破自我、挑战自我的过程。”
施嘉宁也坦诚地说,在这个过程中也会觉得累。“每一个在这个行业里耕耘的人都会觉得累,而且真的是在消耗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这是我们这个行业的共性。”但当他看到自己的努力能够带来价值时,这种成就感让他不觉疲倦。特别是在主攻喜剧类节目之后,他看到了整个行业的生态,因为他做的某些节目而产生改变,他更感到“自己的生命是在做一些还比较有意义的事情”。
但施嘉宁也一直觉得,刚开始做电视的5年,其实不是特别愉快的5年。因为他当时觉得以前在学校里学的东西,或者自己比较擅长的东西,并不能在制作的节目里得到体现。但现在回过头来,他发现这也是很重要的。他也会跟年轻导演说:“这是锻炼基本功的一个时期。”
后来以东方卫视《中国达人秀》为标志的真人秀节目成功播出后,让他突然发现,其实做电视节目也是在叙事,跟电视剧、电影一样,“做电视的魅力就出来了”。
在一定程度上,这也刚好激发了施嘉宁所拥有的另一层专业优势。
在上海戏剧学院电视编导专业本科快毕业的时候,施嘉宁到电视台实习了一段时间,觉得很受打击。“很粗糙,”施嘉宁回忆道,“我当时还是想做一点比较艺术的事情,比如拍拍电影、排排话剧啊,那时候就觉得好像表达自我更重要,年轻人都是这样。”
2002年,施嘉宁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研究生。“读了研究生以后,我发现自己的天赋不够,做不了艺术家。以前不是有句话嘛,‘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尽管回忆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选择时,施嘉宁如此幽默地解释着,但客观上,对导演专业的研读让他对“叙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或多或少影响着他日后电视节目的制作理念。
当前,媒介环境正迅速发生着变化,业内人士都在思考创新节目形态等问题。施嘉宁也一样,但他的核心逻辑是,“所有的变化,都是根据受众需求的变化而变化的。我从来不做为了改变而改变的事情。”□
(转载自广电独家 作者周煜媛)

东方卫视中心独立制作人、《欢乐喜剧人》总导演 施嘉宁

《欢乐喜剧人》
6905
  • 欢迎投稿
  • guanggaorenzazhi@sohu.com
  • 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稿件一经采用,我们会及时回复 ,欢迎个人、机构洽谈供稿合作。